H20311張珺涵

喪葬禮俗

喪:人死。葬:死者遺體的處理。

內容對死者舉行殮殯祭奠方面的禮節;人類對祖先、大自然及其它事物的敬仰、崇拜而採取的祭祀儀式。

意義生者表達對死者的哀悼與懷念之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經濟生活,也是不同時代不同文化觀念的表達。

特色中國地區遼闊,不同的民族和區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喪葬禮俗。

宗法等級觀念、封建迷信色彩

起源:兩萬年前的原始社會,由遺址知死者身旁的食物、生活用品是為了安慰死者靈魂。

放置遺體方向頭西腳東→靈魂寄託西方

棺頂鑿一個小洞口→靈魂可自由進出

陪葬物:

1.奴隸:厚葬,奴隸社會時期→繼續為貴族效力

2.奇珍異寶:奢葬,e.g:《皇家冢記》:「始皇冢在驪山之右。中以水銀為百川,金銀為鳥雁,機相輪,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久不滅,其葬時,後宮無子者皆葬殉,從死者甚眾。」

負面影響鋪張浪費

1.封建統治者搜括民脂民膏

2.平民百姓子孫甚至負債厚葬以免背上不孝的罪名。

演變:佛教「因果報應、生死輪迴」→禮俗日趨繁瑣

王服制度:

觀念:注重血緣關係。

意義:鞏固宗法血緣制度。

程序:

1.哭喪禮《禮記‧喪大記》:「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婦人哭踴。」

啼:哀痛至哭而無聲。踴:跳。哭踴:邊哭邊跺腳。

2.弔喪禮《禮記‧奔喪》:「奔喪者,以其居他國,聞喪奔歸之禮。」

弔喪者、位置、哭的方式都要以親疏等級劃分。

3.小斂禮穿壽衣,次日舉行。

4.大斂禮入棺,第三日舉行。

5.出殯禮安葬前一日至下葬前的簡單儀式,有祭祖、親友的葬饋等。

6.服喪禮《禮記》記載「非喪事不言。」,是對逝者ㄧ種孝敬、懷念的方式。

重視喪禮的原因:

1.封建統治者的大力倡導。

2.封建宗法等級觀念。

3.鬼神的敬畏和迷信。

4.反映「孝」、「重人道」的觀念。

5.認為死是生的一種延續。

形式:《南史‧扶南國傳》:「水葬則投之江流,火葬則焚為灰燼,土葬則  埋之,鳥葬則及於中野。」

1.      土葬:由於世代農耕,土地為本的觀念,為漢人普遍採取。

2.      火葬:最早是邊遠地區的部落採用,後來因佛教死後焚身的傳統而推行開來,但明清因嚴禁而逐漸衰落。

3.      水葬:後因污染河水而被捨棄。

4.      天葬:又稱鳥葬、野葬,游牧民族地區所用,啄食的乾淨與否為判斷逝者是否進入天堂的標準。

5.      風葬:又稱樹葬,天葬演變而來

6.      懸棺葬:將遺體放於棺內,在置於懸崖上風化。歷史最為久遠。

 

                                  參考資料:《中國古代的風俗禮儀》P.43-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