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相關資料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以上我們談到一些關於祭祀和禁忌,這些例子只是代表性的,許多禁忌在其他一些祭祀中也同樣存在著。因為祭祀有許多共通性,所以其禁忌也有類似的特點。這些禁忌的意義不外乎是為了確保祭祀禮儀的正確實施、順利舉行以及能夠達到預期的目的,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對於禮的崇尚和遵從。然而如今祭祀習俗已經有了絕大的改變,許多祭祀活動已經演變為一種節日的慶祝活動。許多祭祀的禮儀也都整個的或者部分的取消了,變成了商業性及會貿易或著娛樂姓、交際性的聚會遊樂。過去非常隆重的祭禮或者僅僅成為一頓美參盛宴而已;昔日的神靈也都變成點綴人們生活情趣的藝術品而完全服務於人們的興趣。總之,隨著迷信思想的日亦被破除,祭祀活動也越來越少,而且賭城信奉者更是寥寥無幾。祭祀大都成為徒具型遺蹟。因而有關記祭祀的禁忌也就沒有多少人在去認真對待他,在去關心他、堅持他了。只有那些沒有被「無神論」的強光所照亮的地方,那些被民族民間信仰的厚布幃幔嚴密覆蓋著的地方,仍是不可或缺的。雖然許多的祭祀和禁忌逐漸沒落,但是在中國人的心中從古至今依舊普遍認為禮是神聖而不可褻瀆的。禮再中國就好似是西方的聖經一般,能夠當作人們的慰藉和保其平安的護身符。它已經深深的直入了中國人的淺意識中,在生活上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默默再遵循禮。這種在心靈層次的影響從以往到現在都是相同的。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禮記大傳云:「服術有六:一曰親親;二曰尊尊;三曰名;四曰出入;五曰長幼六曰從服。」這是儒家制定喪服制度的六大原則。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編者的話&研究動機(待補):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 作百日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安靈時作洗淨一事,而主家要返家時,在居家前會焚一金火,供佐事跨之,在俗諺云:「跳過火,無事尾」(台語)。而在南部的農業社會裡(現在仍有這種習俗),返主時,或於門口前焚一堆草把火,孝眷等即從火跨越,以求『紅燄』,而傍有一女人,持紅色甜豆一碗,每人進內必取一粒塞入口裡,以寓拔除不祥及禱祝之意.再則有用蘑草水加茅草水,孝眷每人皆以此水洗面,梳頭食一豆干,然後方可入屋.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人對死亡的觀念是靈魂不滅,認為人就是肉體靈魂的結合,當人死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即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的本身,即是一種無法抗拒的終點;凡是生命,都無法抗拒死亡。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9 Fri 2008 12:51
  • 05

臨終時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9 Fri 2008 12:50
  • 04

死亡禁忌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9 Fri 2008 12:48
  • 03

葬禮節流程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9 Fri 2008 12:47
  • 02

H20311張珺涵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Feb 29 Fri 2008 12:45
  • 01

台灣喪制以儒家禮制為基礎,孔子曾說:「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論語 為政〉)而在《儀禮》中,更有〈士喪禮〉、〈既夕禮〉、〈士虞禮〉……等來論述喪禮,且在〈喪服〉中專述喪服制度。喪服的制度源自於《儀禮》、《禮記》,但基本上我們不稱之為喪服而常稱「孝服」,一開始並無正式的的孝服,為表哀悼身穿素色衣服即可 ( 白、黑色等衣服 )。孝服在形式上分為孝服、帶孝、孝帽、孝鞋,而材質上分為麻 ( 麻布 )、苧 ( 苧麻布 )、淺 ( 淺黃布 )、黃 ( 黃布 )、紅 ( 紅布 )、白 ( 白布 ) 等,穿著以此人和往生者關係的遠近親疏而有不同。孝男媳、未嫁女穿「麻」,長孫男媳服「苧上加麻」,孫輩、侄輩、出嫁女服「苧」,曾孫、曾孫輩服「淺黃布」,玄孫輩服「黃布」,正五代則服「紅布」。孝服只有在行禮時才穿,不行禮時則於袖上或髮際配戴與孝服同質的小布塊,是為「帶孝」。在依照親疏關係,將「孝」分成白、藍、青、黃四個顏色。用絨線繞成小球,男子佩戴在左臂上,而女子則戴在髮上。成年人戴「草箍」,而小孩則戴由喪布疊摺成帽狀的「荖包」。男子穿草鞋,女子則在布鞋的面上縫喪布。

lifeanddeat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